中國動畫,一場80年的夢(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

General Topic
討論一般的題目 // 如屬於其他版面的題目請勿在此版發表 !!

中國動畫,一場80年的夢(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

文章wenzi » 18日 7月 2009年, 21:41

孫悟空啟蒙了阿童木
  銀幕中,畫家和畫板出現。突然,一個淘氣紙人從畫板裡一躍而出,將畫室亂搗一通。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由萬氏兄弟在1926年拍攝完成,片長12分鍾。

  1931年後,萬氏兄弟立志以動畫抗日,先後拍出《民族痛史》等20余部動畫短片。1940年萬籟鳴、萬古蟾應上海新華聯合影片邀請,成立卡通部並創作出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42年攝成並發行。


《鐵扇公主》

  “當時,有說法是片中的牛魔王象征日本鬼子,而孫悟空打牛魔王則象征抗日。”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美影廠)廠長金國平說。然而,這樣一部疑似抗日的影片卻影響了一個重要的日本人,就是手塚治蟲———日本動畫片鼻祖。

  74歲的張松林靠在椅子上回憶1981年手塚治蟲初訪美影廠的情景。“我是副廠長,便安排接待。我問手塚有什麼要求。他回答我:只有一個,見萬籟鳴。我問為什麼,他說,“萬籟鳴是我的啟蒙老師。”

  張松林之後才明白:正是《鐵扇公主》的啟蒙,促始了手塚治蟲的動畫生涯。第二天,萬籟鳴面見手塚治蟲,兩國動畫鼻祖終於首次碰面。當日,萬籟鳴在畫紙上畫了他的孫悟空,緊貼孫悟空,手塚執筆畫下他的阿童木。直到今天,當日本動畫片熱鬧地穿梭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時,這幅畫,蘊蓄著特有的歷史瞬間,靜靜地掛在美影廠會客廳牆壁上。

  《鐵扇公主》其實是世界第二部動畫長片,在它之前,僅有迪士尼公司在1937年拍攝的長片《白雪公主》。而日本,在7年之後,始有以中國神話為題材的長片《白蛇傳》。“作為中國人,總覺得(那個)《白蛇傳》不夠地道。”張松林承認中國動畫“有一個驕傲的開始”。


《白雪公主》

  1943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隨後,日軍侵入上海租界,“孤島”時期宣告結束。由於日本特務的窮追不捨,萬籟鳴躲到了安徽屯溪縣的一個鄉村向當地百姓借了一間房子,隱居起來。“日本人看了《鐵扇公主》,也不想抓父親坐牢,而是想抓他為日本人拍宣傳戰爭的動畫片。”萬國偉說。

  1942年後,中國動畫片長久身處低潮。這種情況直到解放戰爭後期才結束,那要從美影廠的來歷說起。
  
  日本人成了老師

  “長春那裡,當時還有國民黨的散兵游勇,很不安全。於是,我們背著三八大蓋,跑到鄉下畫農民房捨。”74歲的段孝萱講到自己參加拍攝《謝謝小花貓》時,笑聲爽朗,加了一句“那個槍很長的”。

  三八大蓋是日本槍,而她說的“東影”前身則是日本人在偽滿洲國長春市成立的滿洲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滿影)。1945年,日本投降,撤軍東北,卻沒有帶走滿影的20多位日本工作人員。稍後,中共地下黨進入並控制滿影,將其更名為東北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東影)。

  1946年,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內戰爆發。此情之下,東影撤離長春,躲避到黑龍江一個產煤的山區小城興山。而跟隨東影撤離的,就有此前還鄉不能的20多位日本人,其中的一位叫方明(日文名:遲永只仁)——他的中國名字是當時東影藝術片組組長陳波兒所取。

  “當時,動畫片怎麼搞,卡通怎麼弄,我們都不懂。都是他教。”段孝萱說,身為藝術組卡通股股長的方明基本承擔了所有卡通技術的制作和教授工作。

  當年14歲的學生段孝萱,日後成為了動畫界的一位大師。1949年初,東北全境解放,東影於是從興山搬回長春。當時美術片組有後來中國動畫片界的重量級人物:靳夕、王樹忱、段孝萱、嚴定憲、徐景達等。當時,只是配合解放戰爭拍攝了《皇帝夢》、《甕中捉鱉》等動畫短片。“諷刺蔣介石的”《皇帝夢》標志中國首部木偶動畫片的誕生,它的導演是日本人方明。

  此後,東影成立美術片組,組長就是特偉。特偉現已年過九旬,且一度病危,不便訪問。特偉在1956年策劃的《驕傲的將軍》裡,其主人公的京劇式造型,標志著中國動畫開始進入民族風格的探索時期。

  1957年特偉帶領美術片組全幫人馬,到達上海,加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稍後,美術片組分離出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特偉是第一任廠長。

  全國重量級動畫人開始聚集上海,其中,竟有鼻祖萬籟鳴。中國動畫的復興已然箭在弦上。

  萬籟鳴有一個心願:拍完《西游記》的題材。歷史的復雜,讓他不得不在15年之後繼續這一夢想。終於, 1957年,《大鬧天宮》開拍,1962年封鏡。之前,萬籟鳴專程到北京找中央工藝美院院長張光宇。這位頂尖的漫畫大師二話不說,南下上海,參加影片制作。片中人物,多是出自他的手筆。除張光宇外,《大鬧天宮》還有一個強大的班底:李克弱、張正宇、唐澄、吳應炬。

  張松林回憶1978年的倫敦電影節上,一位美國影評人說:“看完《大鬧天宮》,我們就應該承認萬籟鳴世界藝術家的地位。”
最後由 wenzi 於 18日 7月 2009年, 21:4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畫畫是我生命的全部,我愛繪畫!!
wenzi
討論區新秀
討論區新秀
 
文章: 20
註冊時間: 11日 4月 2008年, 12:31
來自: 廣州

Share On:

Share on Facebook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Twitter

不代表個人觀點,也歡迎各位討論交流.

文章wenzi » 18日 7月 2009年, 21:43

這位“世界藝術家”,將中國深及漢代的色彩——青、赤、黃、白、黑——滲透在美猴王、玉帝甚至土地公公等角色裡,造型誇張豐滿。“它吸收了壁畫和年畫的創作手法,其造型並不隨意,相反,卻很嚴格。它吸收了很多佛教成分。而佛教裡面,肯定有不是中國的成分,比如來自印度和緬甸的風格。”張松林說,後來的很多動畫片都向這種中國民族傳統繪畫風格靠攏,比如說動畫電視劇《西游記》。
  
  一頭牛難倒了洋人

  當年的上海市長陳毅,常去軍管會大樓,而樓裡就有美影廠的工作人員,久而久之,大家相互熟悉。1960年北京美術電影展上,段孝萱看到了陳毅,就說:“我想將齊白石的作品拍入動畫。”時任政府副總理的陳毅眼睛一亮,連聲說好。

  段孝萱至今難抑興奮,“我都設想了兩三年了!”美影廠頓時聚集了幾乎所有的人,由著名動畫人唐澄和徐景達執導,段孝萱設計。“你畫青蛙,我就畫小雞。搞完水墨,搞形象,然後就是劇情。”段孝萱說她越到後來越緊張,因為她沒有想到水墨入動畫會如此之難:此前的動畫片用的是單線平圖,而水墨畫的渲染畫法確實是“阻擋畫動起來的最大障礙”。但是,她成功了,《小蝌蚪找媽媽》一片拍成,並參展捷克卡洛維發利電影節,一炮而紅。

  但是,《小蝌蚪找媽媽》避開了一些技術難題,比如它是在白底上作畫。於是,段孝萱緊接著制作了水墨名片《牧笛》,國畫大師李可染的作品“動”了起來。在《牧笛》裡,可以看到一個牧童坐在游水的水牛上吹奏。這只水牛標志了水墨動畫的真正成熟。“李可染的牛的塗墨濃淡密疏以及墨色層次太復雜,簡直就像畫地圖一樣。”

  《牧笛》在丹麥歐定賽電影節獲獎。一只青蛙和一頭牛難倒了外國動畫人,他們始終琢磨不透中國人是如何讓它們動起來的。國家將中國水墨動畫制作技術定為一級機密。早在1953年就回國的方明卻寫了一篇文章,說他可以公開其中秘密。政府馬上電斥段孝萱,怪她洩密。段孝萱一看原文,發覺方明的文章根本和水墨動畫技術南轅北轍。直到現在,水墨動畫技術仍然作為機密,雖然它在強大的電腦技術面前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實用意義。

  1950年代之前的動畫片,因源於接觸迪士尼動畫片的萬氏兄弟,所以風格受到美國動畫片的影響。1949年後,動畫片則多是受到蘇聯動畫片的影響。張松林生活在美影廠的那段日子,幾乎天天看蘇聯動畫片,他現在能脫口而出的就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而當特偉拍攝《驕傲的將軍》、段孝萱拍攝《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詹同渲拍攝《豬八戒吃西瓜》(首部剪紙動畫片,因詹同渲已經辭世,無幸得訪)後,中國動畫找到了民族的感覺。

  1979年,美影廠拍攝的國慶30周年獻禮片《哪吒鬧海》,取材《封神演義》,秉承了民族古典風格。執導它的是王樹忱和嚴定憲,策劃是張仃。


《哪吒鬧海》

  1980年,王樹忱和唐國強去了戛納電影節,為《哪吒鬧海》領獎。此前,《大鬧天宮》也已遠度重洋,於 1978年在倫敦電影節得獎。而藝術短片《三個和尚》和《牧笛》分別在德國柏林和丹麥歐丁賽得獎。這些頻頻獲得國際成功的動畫片制造了一個名詞:中國學派。“因為山水畫、剪紙的獨特風格將它們從好萊塢風格和歐洲風格中明顯區別了出來。”金國平說。
  
  這代人,“再也不能挽回”

  為什麼這些片子多是10年後才獲得國際聲譽?因為“文化大革命”。

  萬籟鳴被關進了“牛棚”。而他此前贏得世界聲譽的《鐵扇公主》和《大鬧天空》即被作為罪證:最為厲害的民族毒藥。

  “文革”結束後,萬籟鳴年事太高,一次日本侵華戰爭和一次“文化大革命”,讓中國動畫鼻祖為自己的藝術夢想等待了25年。悲劇是,他的夢想結束了。

  萬籟鳴的葬禮並不像一位大師的葬禮:一些家屬,幾個同好。如今的上海福壽園裡一座墳墓旁,人們能看到“孫悟空”——一座青銅雕刻——仍在那裡等候繼續一位藝術家的夢想。

  1978年,中國對外開放。外國動畫片魚貫而入,此時,手塚治蟲的《鐵臂阿童木》在中國刮起日本動畫片的旋風。“我們的觀念和制作方式都遭到了沖擊。”金國平說。然而,沖擊最為巨大的是:美影廠遭遇了一次大出血。

  1986年,隨著香港翡翠公司在深圳成立動畫制作基地,外國動畫公司在深圳成立大批動畫加工基地,並以10 倍於美影廠的酬金聘用人才,造成當年大批精英離開美影廠。張松林說他現在到深圳翡翠,就如同去了以往的美影廠,從業務主管到原畫設計,全是熟人。這些“熟人”,將才華投放在外來動畫片的制作加工上,貧瘠了國產動畫土壤,加速了外國動畫在國內的繁榮。

  1993年後,一切變得更糟。

  國有體制的保護傘在動畫城市的上空墜落。之前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全是進行訂單式的拍攝:國家要一個片子,給它300萬元,美影廠就開拍,之後交中國電影制片公司。“我們從不用管發行,也管不了發行。”金國平說,“因為國家定購,所以也從不用考慮投資風險。我們有大把的資源和時間來拍攝藝術短片,然後拿去國外參展。”金國平認為,在充足的時間下,老一輩動畫人可以“有比較高的追求”。今天,百度貼吧羅列的377部熱門動畫片中,僅有5部中國動畫片,有10部美國動畫片,余下的全是日本動畫片。而事實上,1990年後,國產動畫片產量超過300部,拍攝速度,較之此前,“翻了四五十倍也不止”。

  1994年11月,金國平在美國看到了動畫片《獅子王》。《獅子王》觸動了金國平,他回國之後開始籌劃動畫長片《寶蓮燈》。然而,《寶蓮燈》並沒有征服迪士尼。


《獅子王》

  2000年後,當國產動畫被迪士尼和日本人逼到角落更深處時,廣電總局開始越來越深地介入動畫行業。直至2006年8月,廣電總局禁止境外動畫片於17:00-19:00在全國各大電視台播出,國家介入行動達到高潮。


《寶蓮燈》

  歷史已過了80年。張松林在家,靜靜地看著孫兒輩們觀看電視上的外國動畫,承受他們的話語:“我們這一代人,您再也不能回了!”

這篇文章說了一些中國動畫的歷史,不代表個人觀點,也歡迎各位討論交流.
畫畫是我生命的全部,我愛繪畫!!
wenzi
討論區新秀
討論區新秀
 
文章: 20
註冊時間: 11日 4月 2008年, 12:31
來自: 廣州

文章winluk » 31日 7月 2009年, 16:58

讀完這篇文章,有些感慨!大部份中國人都不肯將技術傳給別人,寧願讓它失傳腐爛,例如水墨動畫的技術。又歎中國就算有另一個萬籟嗚,但在現今的思想制度下,恐怕已被一早打沉。
winluk
討論區新秀
討論區新秀
 
文章: 64
註冊時間: 30日 10月 2003年, 18:06
來自: hong kong


回到 C G 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