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王晶執導的《未來警察》押後上映,據聞與其中一個投資者出走有關。
王晶稱該片有八個投資者,對該片仍充滿信心,日內會公開詳情。
華語片愈拍愈大,看電影海報與片頭便知有多少投資單位。以往港片多是由一家公司投資,合拍片雖然有內地片廠名字做出品人,大多是“買廠標”的。
所謂“買廠標”是指形式上是與內地片廠合拍,實際上是由香港電影公司全資制作,版權屬該公司所有,合拍的內地片廠不過是以若干價錢出售一個合拍的限額,並代向合拍公司申請開拍及上映的文件。
內地市場興旺,吸引了中港不同的投資單位。因片量需求多,而且成本愈來愈高昂,單一公司投資一來風險大,二來資金需要較長期回收,所以融資的做法愈來愈普遍。
一部大片的出品單位隨時不止十個八個,甚至多到布滿一個畫面,看也看不清楚。
投資單位當然各有利益,港方的多半以香港市場為主,加錄像電視版權,再加傳統賣埠收入,把這些數目加起來,作為一個基本投資價。
內地投資者當然以內地收入為主,如果電影在內地拍攝,投資者可能包攬了這部分支出,作投資的部分。也有一些外國基金,看好內地市場,只作金錢上的投資。
一部電影有太多投資者,雖有減低風險的好處,但行政管理上很易產生混亂,尤其外國電影公司與外國基金,他們各有管理的模式,多半會各派監制級的人來管理,行政支出已花多一大筆,制作的自由度也大大降低。
如果其中一個投資單位無法履行責任的話,也毋須太擔心,因為其他投資者已“洗濕了頭”,很少機會爛尾,只要當初合約訂得清楚,電影拍得出水准,不愁無錢埋尾。
郭繾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