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 蘋果日報 蘋果批(2006-03-30)
當我們贊成義務教育的必需性,就等同接受要以公眾資源,資助個別社會成員接受教育。但這種資助究竟怎樣提供?如何挑選那些人需要資助?資助的程度又應該到那裡?從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過去香港一直認同義務教育的終點止於完成中學教育。
今天李局長把資助的大門開給副學士課程,不但遠離義務教育的初衷,還是官僚以一個錯誤彌補另一個錯誤的典型。副學士的出現,始於前特首董先生的大政府管治思維,以後東施效顰,在幾年內始創副學士制度,就既能遮掩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問題,又可以頃刻增加本地大專學生的數目。
幾年下來,副學士畢業生不但入讀大學無望,資歷普遍不受認同,還負上巨大的借貸負擔。但和同樣出自長官意志的八萬五以及七成人置業目標不同,幾年的慘痛經驗,並沒有讓長官們痛定思痛。反而這幾年在副學士制度下的辦學者、教員和學生,集合成為政治壓力,促成副學士的錯誤延續。
這種周而復始的錯誤循環早見於副學士的鼻祖——職業訓練局。這個每年花十七億公帑的機構,以提供職業輔導為名,同樣遠離義務教育的原則。和其他公營機構一樣,這類獨立王國運作官僚死板,提供的建造業、紡織業課程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當然,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增加資源繼續擴大,所以就有計劃以五億公帑興建設計學院。
其實除了基本的義務教育必須由政府資助,其余涉及職業訓練的教育都應該交由市場自行調節。哪個行業興盛就自然會有較多初級職位提供,而市場的務實和靈活才能給年輕人真正體驗,想學習印務的青年不該去報讀副學士或職訓局課程,盡快申請壹傳媒的印務職位空缺還更實際。
(2006-03-31)
蕪文見報,職訓局呂先生來電和傳真投訴到《蘋果日報》,稱我們的論說“傷害”職訓局教員和學生的心情。《蘋果批》不得不一再重申,我們從不會針對個別機構的成員。而是相信當代自由主義的重要思想--必須無時無刻限制政府的職權。因為若由官僚意志主導和干預人民的活動,最終只會削弱自決選擇的自由。所以,能夠不讓政府插手的事務,都應交給市場和自發秩序自行調節。
由政府每年以十七億元公帑資助的職訓局,存在的理由斷不是為了保護教員們的“心情”,而應是為了年輕一代的前途想。《蘋果批》今日要告訴大家,職訓局這一類提供職業培訓的機構,以計劃經濟式思維設計課程,既無法預計社會發展而浪費資源,也往往使大好青年入錯行而浪費光陰。
一九九七年,前特首董先生的民望不下於今天的曾特首,他的施政目標無不叫朝野引頸以待。那年的施政報告這樣說:“因應政府未來十年擴展房屋計劃所帶動的人力需求,由一九九七年至九八年起,職訓局在建造業課程的技術人員級別,額外增加了七百二十個學額,為配合本港經濟不斷轉變的需要。”
九年後的今日,八萬五大計無疾而終,七成人置業目標證明是空中樓閣,建造業過去幾年整體失業率曾高達百分之二十。我無法知道當年七百二十個曾修讀該些課程的學生,有多少仍能在建造業找到工作,卻肯定他們在經歷這幾年低潮風浪時,會抱怨給職訓局和政府的“誤導”而入錯行。
我們相信任何人都會有入錯行的機會,但問題是如果由政府主導倡議年輕人投身某一行業,取代年輕人以個人識見和能力去探求自己的職業志向,只會減低人們自力更生的動力,讓寶貴的歲月流走。
遺憾的是職訓局並沒有在慘痛的經歷中得到教訓,還迷信自己能夠計算社會發展,指點青年人迷津。他們正計劃開辦三十二項新課程,適合中七畢業生的高級文憑學額由一百四十個增至七百多個。並且無視電影業的淡市,新課程竟不乏與電影有關的課程,包括兩年制電影編劇及電視撰稿高級文憑,以及電影電視攝影及燈光高級文憑等。他們忘記了周星馳和王家衛都是在電視台的歷練中馳騁新天,剛獲柏林影展音樂獎的金培達卻是在教會事奉中建立音樂專業和志趣,從沒有政府用心良苦的“指引”,也沒有由公家錢提供的“指導”。
這個多月來,職訓局還花公帑在電視報章鋪天蓋地宣傳他們的“美麗願望”,稱自己是十一萬名會考生的“救生衣”,手法兀突得如小丑哄騙孩童,還說:“當你已擁有這件功能卓越的救生衣時,還需要四周‘撲’水泡嗎?”雖然我們無法估計職訓局所指的水泡是否同樣都是和稀泥的副學士課程,但《蘋果批》只能說一句:“青年人,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別上副學士和職訓局的當!”
(2006-04-01)
職訓局罕有召開記者會反擊,直斥文章內容失實,職訓局對《蘋果日報》肆意抹黑深表遺憾,更指有關評論“非常負面、以偏概全”,對職訓局師生極不公平並造成傷害。
職訓局外務處主管呂康表示,該局前日已致電《蘋果日報》總編輯、“蘋果批”統籌及文章作者解釋職訓局的立場,並更正《蘋果日報》文中的錯誤資料,豈料《蘋果日報》昨再刊登文章加倍抹黑,職訓局發現其內容不實,因此召開記者會澄清,以正視聽。
呂康強調,職訓局提供的高級文憑課程並不是由政府全數資助,該局有不少課程屬自負盈虧方式,他亦反駁《蘋果日報》指職訓局“害苦青年入錯行”的說法,重申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逾八成半,就業情況理想,反映課程得到社會認同。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觀塘分校院長曾昭學,更反駁《蘋果日報》指職訓局“無視電影業淡市”而開辦有關課程,他指職訓局和業界一向有緊密合作,未來的數碼廣播、電影業發展均需要大量人才。職訓局亦反駁《蘋果日報》指其閉門造車、亂開課程的言論,直言該局的高級文憑及文憑課程已納入香港學術評審局評審范圍,開辦新課程亦經多重審批。
就讀專教院青衣分校的吳芊慧表示,閱讀《蘋果日報》後令她“好唔開心”,文章動搖學生對職訓局及就業前景信心,更影響學生的情緒。